2017/1/9 13:45:28
来源:梁新颖浙江庆元与我的故乡福建浦城在中国版图上看,可算是同一个地方,气候、风土人情都相仿。能为家乡人民做点事,倍感亲切,显然是件快乐事。如今《济川民间文史》出版了,这是一件十分可喜可贺的好事!
《济川民间文史》是庆元至德文化研究会、庆元大济进士文化研究会的有识之士共同发起创办的?;蛐砉侣盐?,这么一本由民间自发创办的文史杂志,我想在全国也是少见的。
庆元大济,历史上曾名济川。后因有大济小济之分,济川改名大济。大济人杰地灵,自古英才辈出,闻名遐迩。纵观历史,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曾经涌现了二十六名进士;从宋至清,大济村还出了大大小小的官员三百多人;上百名硕学大儒、高官显宦也与大济村结下种种因缘。在这里,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,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都渗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大济村环境美且奇。正南面一座高山名“盖顶”,圆润华贵。在庆元城里仰望即见此山半截,大济村掩隐两山之间。本地人说不见盖顶山,心里就空落落的。村庄东侧有山似鼓,名“鼓背”。西侧山形酷如金钟,叫“金钟山”。水尾有洋村风水林。再下行至庆元县交界处,有宏伟高耸的“文昌阁”??上г凇拔母铩逼诩浔换倩盗?。大济村像船形,东西北皆由“后坑溪”等两条小溪环抱。溪面有“双门桥”(一家两进士)等廊桥二座,还有石板木板桥多座。最古老的村西那座石桥至今保存完好。在大济村鼎盛时期,田产遍于浙南温州各地。温州最负盛名旳“五马街”,有半条街店铺是祖辈“温九公”所有。
该村四周出囗处皆有亭楼,有匪患年间,亭上置土铳,“过山鸟”——一种可装很多铁丝铁子土大炮,村民去菇山又学来一些拳脚,因此士匪宁攻县城不攻大济,认为“攻乡不若攻城”。史上县城有沦淊,而大济从无匪患,也无风灾水患泥石流之类自然灾害。更有奇者,大济村正街全是小青砖铺设——这在封建皇朝是逾规的,叫“金奏街”。街名则响响亮亮,叫“圣旨门街”。 出村西门有五华里路,是古驿道,通县城南门。在南门亭边上,以前还有一间小房,专设为大济人放伞取伞,寄衣换鞋之所。
大济村的不同凡响,可谓名不虚传。一是大济村庄下面都是地道。所以在大济走小弄堂,常感到有脚步“空空空”的声音。据说当年大济村妇女到河边洗,就可以从家里直接抵达河边,不见风雨不晒太阳。现在地道已封闭,只剩几个地道口,依稀可以回忆当年戏水嬉笑的景况。南方雨多,泥土土质松软,为何挖这样大规模的地道,县志家谱都没有详细记载,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考究。
二是大济村有地下谷仓,名“社仓”。社仓入门有直抵地下的石梯,宽约三米。地下宛若谜宫,都是木质谷仓,有专门的管理团队。村民将稻谷存入社仓,取回“谷票”,以后需用时,凭票称谷。这样做,可防火防盗治虫等,一个村庄有专门存粮之仓,当属奇罕吧。其余清代陆陇其隐居大济“日涉园”,为吴氏祠堂写“夫妇箴”,“父子箴”,“朋友箴”等。以及李纲母亲和文天祥毌亲皆大济吴氏等等诸多轶事,本刊的有关文章都有详述。
忠厚传家远,诗书继世长。大济自古民风朴实,传统文化蕴育着一代代村民。除了名声播浙闽的“卢大相公庙”,上下两座“吴氏宗祠”等名迹外。有关南孔孔子像曾停留在大济也是今天的美谈佳话??拐狡诩?,战火已烧至浙南,衢州南孔的转移已势在燃眉。国民政府与孔庙主事几经商议,最终将孔子像落实到大济村供奉。随行有“见官大三级”的“奉祀官”孔繁豪??鬃酉窆┐蠹么宥嗄?,举行过几次声势浩大的祭孔活动??鬃蛹依窦也说鹊榷哉飧龃遄跋旌艽?,以至这个村庄的红白喜事都礼节特多??追焙朗强鬃?4代孙,在大济多年。临日本投降前客死大济,灵柩待运故乡,就停厝大济村尾。年长日久,棺材腐烂,即安次大济仙宫山下,至今孔家人及大济村人也还不时会去瞻仰。
大济是“省级进士文化村”。神奇优美的环境,浓浓的乡土气息,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我。世世代代大济的儿女为她骄傲,为她奋斗。我相信这座美丽村庄,这颗历史悠久的璀璨明珠伴随着杂志的创刊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!
祝贺杂志问世,祝愿杂志越办越好!
作者简介
梁新颖,笔名梁代,福建浦城人,中央党校哲学硕士,首师大文学(书法)博士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对外友协友好艺术交流院特邀书法家,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,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艺术顾问。著作《康有为书法研究》《颖羽集萃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