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4/20 11:33:34
来源:郑工翻看周中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于21世纪初的工笔画,与画面一同扑面而来的是他的落款题跋,其字?!疤旃清倜?,逸趣霭然”,屈铁断金,侧锋如兰竹。其实,不仅周中耀的字如此,画亦如此。以线条笔道而论,此说毫不夸张。虽说周中耀的题跋,采用的是宋徽宗的瘦金体,便是他的工笔花鸟画,亦明显地追踪宋代院体绘画,有着堂堂气象与恢宏的气度。其笔法追劲,意度天成,似乎宋代书画并非“扇影已随鸾去”([元]柳贯《题宋徽宗扇面诗》),其风骨至今依然,且随时代之变迁,风度依然翩翩。古人云,书画同源或书画一体,指的就是其笔法或笔道的一致性,亦可归结于用笔。就工笔画与瘦金体的书写关系,自然十分契合,成其完美。周中耀深得其中三昧,并依其个性,有所发挥。如细瘦如筋的线条,中宫紧缩而四面伸展的结构,无论画花还是画鸟,一一如是。
以画意论,周中耀的工笔花鸟可谓细丽典雅,缜密端庄,有着一大的格局。如《月移花影上南窗》(85x114厘米,1993年),画的是一轮明月一树梨花;又如《云破月来花弄影》(67x171厘米,1996年),画的是一树茶花一轮明月;再如《林深月远》(66x128厘米,2000年),画的还是一轮明月与一树梨花,但形象、构图与意境均不一样?;ㄊ腔闹魈?,朵朵生发,前后穿插,簇拥而出,琳琅满目;而月似乎是画的主题,朦朦胧胧,若即若离,宛若藏一段谜语在花之后,意境深远。宋画是注重形象的,尤其工笔,十分写实,一丝不苟;宋画十分注重意境的,尤其工笔,在线形之外依赖晕染之功,层层铺垫,不断烘托,以致其幽眇之思。而周中耀对宋画的理解绝不停留于此,他的绘画实践也绝不限于写实的功夫与精湛的技艺,他能启发神思,将你带入一个与现实相隔的世界,化出一片属于你自己的天地。
有时,你观看他的画,恍如深宫鸳梦,如若几番春暮,艳溢香融。此番意境,不仅让我想到朱自清的散文《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》,那说的是马孟容画的一张小横幅,其中曰:“纸右一圆月,淡淡的青光遍洒纸上;月的纯净,柔软与平和,如一张睡美人的脸?!敝劣诨ㄒ斗鍪?,上下错落,或散或密,玲珑有致,“在月光中掩映着,微微有深浅之别?!痹谡怆实脑乱?,有着诗一般的情韵风怀。若追踪其来由,亦不免回到宋人的诗境中。宛若晏殊的“梨花院落溶溶雪,柳絮池塘淡淡风?!?《寓意》)还有陈克的“月朦胧,一树梨花细雨中?!?《豆叶黄》)这些,均可阐释周中耀的上述那三件代表性的作品,我们亦可从作品中获得如许感受。
此外,我还是想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度热播的电视剧《月朦胧鸟朦胧》,琼瑶作词的那首歌,摇晃过多少人心。她将朦胧的月光,转移到山、树、花、灯,以及山间、树下、花前、灯影中的人,似乎也将这番意境转移到周中耀的笔下。我不知真正触发周中耀创作灵感的是哪般,但他一定被这些感动了,无论是宋词还是朱自清的美文,或琼瑶的歌?;蛐硭山霸?,或许他本来就一直守候着宋人诗意,向往宋画那宽广的天地以及自娱娱人的文人心态。这种倾向在1966年他的那些白描作品已经显现,画面上颇为抢眼的也就在题款——那一手的瘦金体书法。那时,他才21岁。